数字义乌 - eyiwu

当典里


乾隆至道光的数十年间,杨思堆在柳村建有花厅、东山家塾、十八间、九间独台,以及桂馨堂、攸芋堂、慎余堂、存厚堂、厅奖堂、锄经堂、漱润堂等,形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后人称此地为柳村当典里。
  清朝乾隆年间,义乌柳村有一户人家,家主叫做杨永伸,字舒远,号畅斋。膝下五子。长子叫做杨思堆,年方二十就出外谋生,在兰溪做佣工,为人忠厚朴实,深得客商的信赖。有一年,一苏州客商到义乌收购大枣,以花论价。当年正值枣子大年,枣花如雪。契约签订后,不料暴雨半月,十里枣花几乎落尽。苏州客商怏怏而去,偏偏屋漏又逢连夜雨,他途经兰溪时,又把盘缠遗失了。多亏杨思堆拾金不昧,把拾得的银两如数归还。苏州客商无以为报,便把买枣的契约送给了杨思堆。不料,花开二度,当年秋季,枣果累累,杨思堆喜出望外,雇人打下,加工成南枣。杨思堆特地到苏州,找到那位客商,相赠南枣数船以示答谢。这件事在苏州一时传为佳话。一些大客商纷纷愿意出资扶持杨思堆。

  清乾隆49年,杨思堆在义乌柳村、稠城、佛堂、东阳县城、浦江黄宅等地开设典当店。传说他设在浦江黄宅的当铺曾一度抢占了浦江本地当铺的生意,引起了浦江当铺老板的忌恨。他们结成一伙,拿别人当在自己铺里的财物送到杨思堆开的当铺里来当,企图当光其所有银两,主其因付不出银两而下不了台。短短数日间,杨思堆设在浦江黄宅的当铺的日经营额暴增,库存银两一时告罄。闹事者嚷嚷道:“没钱做生意就滚回义乌去!”并雇了一些游民无赖扬言要砸当铺。杨思堆接到急报后火速筹备银两四十筐,装在二十辆手推车上押往浦江黄宅。车到浦江城区街头,有一车夫不慎绊倒,银子滚了一地。随行押送的伙计们纷纷去拾洒落在地的银两,耽误了车队的进程。车队前骑着高头大马的杨思堆传下话来:“黄宅那边催得紧,银子让别人拾些去没关系,赶路要紧!”消息传到浦江当铺老板的耳中,惊叹杨思堆竟有如此雄厚的实力,担心事情再搞下去,自己要“偷鸡不成反蚀米”,便赶紧取回当掉的财物。这一来足使杨思堆大赚了一把。直到数年后,浦江人才知道,当年杨思堆只不过略施了小计,四十筐银子中只有倾倒的那两筐是真正的银两,其它的三十八筐只不过是在石块上面铺张些碎银而已。

  乾隆至道光的数十年间,杨思堆在柳村建有花厅、东山家塾、十八间、九间独台,以及桂馨堂、攸芋堂、慎余堂、存厚堂、厅奖堂、锄经堂、漱润堂等,形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后人称此地为柳村当典里


# 当典里    {最后编辑时间:2006-01-11}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