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义乌 - eyiwu

义乌市民政局2007年工作总结和2008年工作思路


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己任,以解决民生问题为抓手,以强化自身建设为保障,切实加强民政业务五个体系建设,大胆创新,勤勉敬业,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07年工作总结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们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己任,以解决民生问题为抓手,以强化自身建设为保障,切实加强民政业务五个体系建设,大胆创新,勤勉敬业,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取得了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市)、省老龄工作先进单位、省福利企业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

一、关注民生,优化服务,群众利益得到切实维护。

(一)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困难群众民生问题进一步解决。

通过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政策体系,社会救助的覆盖面不断扩大,逐步形成完善了城乡一体化、组织网络化、管理社会化、保障法制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救助框架。

1、完善政策体系,城乡各类困难群体已基本纳入社会救助的范围。今年出台了《义乌市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实施办法》,救助范围涵盖了基本生活救助、养老救助、教育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助残救助、应急救助、慈善救助、就业援助、司法援助等十个方面,全市各类困难群众已经基本纳入了社会救助的范围。社会救助的内容已经从单一的生存救助向生产生活的各方面救助拓展,救助的范围已经从最困难的低保人群向低保边缘人群、各种单项的特殊困难人群拓展,救助方式已经从临时应急救助转向经常性、连续性的救助。

2、创新工作机制,救助工作组织网络基本建立。建立完善社会救助信息平台,形成我市救助工作“一口统计、一网覆盖、一口上下”的格局。内网依托义乌市党政信息网,建立义乌社会救助信息平台,对各镇(街道)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服务所、残联、慈善总会、慈善超市、总工会等部门实施了联网,具备了在网上进行救助的申请、审核、审批、查询、报表等功能,方便各单位查阅和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救助。外网依托互联网,开设义乌救助网(http://www.ywjzw.com)网站,公布救助政策、发布救助信息、公示救助对象、接受求助咨询。并开通了求助热线电话,方便广大困难群众的求助和政策咨询。

3、强化规范管理,实行分层分类救助。

低保制度进一步规范。实现了应保尽保,进出有序。今年累计新增低保户476户783人,注销344户529人,现共有5345户8074人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城镇89户162人,农村4310户6946人;农村五保户833户849人,城镇三无人员113户117人。1—10月已发放低保资金1162.5万元。建立了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提高,07年农村居民低保标准达到170元/月·人,城镇居民低保标准达到270元/月·人,一人户低保家庭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再提高20元/户。物价补贴及时发放到位,上半年已发放物价补贴85.64万元,春节慰问金52.88万元,确保困难群众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低保对象参加公益性社会服务趋于规范,4100名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参加了公益性社会劳动,占低保对象总人数的50%。五保集中供养继续保持100%,人均供养标准达5500元/年。

医疗救助力度进一步加大。医疗救助筹资标准由2006年人均3元提高到2007年人均4元,预算救助资金280万元。降低医疗救助门槛,对农村“五保”户、城镇“三无”人员、低保户、特困职工、特困残疾人实行零起点救助,低保边缘群众和其他人群的救助起点分别降低到自负金额1000元和3万元。提高救助比例和救助额度。“因病致困”、“低保边缘户”、“低保户”、“五保三无人员”的医疗费用报销最高比例从25%,45%和50%提高到35%,45%,55%和80%;个人年度医疗救助最高额从3万元增加到4 万元。由定时救助改为即时救助。今年医疗救助698人,救助资金达262万元,救助资金使用率达93.5%。

就学救助向困难群众延伸。在全日制大中专院校就读的贫困学生,可向民政部门申请助学救助。这是我市首次将政府助学延伸至贫困大学生。今年助学救助74人,救助资金19.7万元。

困难群众安居工程逐步展开。以修缮为主,新建、租用为补充,2007年住房救助120户,投入资金96万元。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依法开展。求助渠道进一步拓展,救助方式进一步改进。今年来已救助了2650人次。

建立完善了白内障复明工程长效机制。对“五保三无”和低保对象的手术费用实施全额补助,其他对象由政府补助1000元。

慈善救助作用进一步发挥。2007年第二次慈善捐款达8000余万元。目前慈善基金已达2亿元,年救助资金达600余万元,并在13个镇街劳动保障和社会救助服务所的基础上建立了社会捐赠接收站。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灾害救助工作。

积极开展“避灾工程”建设。投入资金10万元在赤岸镇中心小学和毛店小学设立了2个避灾点。

积极开展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倒塌房屋争议裁定工作。2007年共受理房屋倒塌纠纷案件2起,依法裁定赔付1起。

(二)、构建新型社会福利体系,提高机构福利服务水平。

1、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加大投入,加快老年社会福利设施的建设。今年我市老年公寓(怡乐新村)建设列入了市重点工程,预算投入资金需1.5亿元;上溪、大陈、佛堂三个镇敬老院列入重新改造;两项合计预计新增床位数1000余张;加强规划,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业,义乌市养老福利机构布局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准;因地制宜编制养老服务机构的政策扶持措施,并征求了相关部门意见,已上报市政府。积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在稠城街道祠林社区和稠江街道锦都社区开展了试点工作,各项工作逐步得到落实。

2、老年福利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大力开展敬老院规范化建设,全市60%以上的敬老院达到市级规范化标准。老龄工作“3587”工程扎实推进,我市已有27家社区达到省老龄工作规范建设标准,超额完成了90%的创建任务。农村老年分会建设不断得到加强,今年有 18家老年活动中心上报金华市三星级老年活动中心。市老年活动中心已获批准成立,并落实了老年电视大学义乌分校和市老年活动中心场地。建立义乌市信息呼叫服务系统,成立市民呼叫信息中心,现已开展试点工作。

3、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完成了春秋两季老年电大招生工作,购置各类教科书9850本。全市有2.8万余名(次)老年人参加了健康游。举办保健、养生等专题讲座15场(次),听讲老人达4800余人次。开展了庆祝浙江省第二十个“老人节”老年人书画比赛,举办了一等系列老年人运动会和文艺演出活动。

4、儿童福利建设稳步开展。07年市福利院共接收社会弃婴(儿)59名,办理国内收养21名,涉外送养11名。积极响应民政部的“明天计划”,16名残疾儿童在省儿童康复中心实施了手术康复治疗,还有8名残儿进行为期6个月的语言康复训练。在救助孤儿的同时,建立完善孤儿档案,做到一人一档,妥善管理。

5、福利彩票发行成绩喜人。今年来已发行福利彩票1.75亿元,电脑票单机销售量位居全省第一,预计全年为我市筹集社会公益金2000余万元。福利企业管理进一步规范,有劳动能力残疾人安置率达60%,福利企业产值已超12亿,连续6年被省厅评为先进单位。

(三)围绕提高社会自治能力,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

1、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有序展开,制定颁发了《2007年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要点》,到目前为止已有83.9%的村达到了规范化建设村标准;在村委会换届选举试点工作中,全市统一采用无候选人的直选方式;为给选民提供一个公开竞争的平台,全面推行选前承诺;通过严格限制和规范委托条件,极大地遏制了贿选的主要途径,试点的九个村,上届的委托投票数量为578张,本届只有56张,减少522张,差异特别明显;加大对不正当竞选特别是贿选的查处力度。试点过程中有5人因贿选拉票受到查处,并取消了3人的当选资格;通过严肃纪律,规范程序,加大宣传,在农村营造强大的舆论声势,营造了风清气正的选举氛围,试点工作取得圆满成功,为全市面上推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加快构建和谐社区步伐。圆满完成了第三届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换届的27个社区中14个才用直选方式,社区班子成员交叉任职51人,新一届班子成员更精简,结构更优化。制定下发了《关于全市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开展“星级和谐社区”和“特色示范社区”的创建活动,全市30个社区中有27个达到三星级以上和谐社区标准,13个社区拟报特色示范社区。为规范和加强社区工作人员的管理,出台了《义乌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大力推进社区服务,在稠城、江东、稠江、北苑等街道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100%的社区设立了社区便民服务站。深入开展“双二十”活动,每个社区都超额完成“双二十”的目标任务。利用“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果,积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率先在义亭、上溪、佛堂、后宅的8个条件较好的村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在今年十月份,被授予 “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市、区)”称号。

3、加强民间组织的培育和管理。积极稳妥开展行政机关现职工作人员与行业协会脱钩工作,按时完成17个行业协会,31名行政工作人员脱钩任务。继续做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全年共培训农村劳动力2691人次,其中农业专业技能培训680人次,农民转移技能培训325人次,务工岗位技能培训1560人次。继续培育发展民间组织,重视培育社区公益性、服务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新成立登记民间组织19个,其中社区民办非企业单位15个。严格把好社团年审关,今年社团组织参加年检132家,年检率达92.3%,民办非企业单位385家,年检率达90.1%,并抽查审计了20个单位的财务管理。积极引导行业协会开展活动,五金、玩具、文化用品、印刷、家饰、收藏等15个行业成功举办了各类专业性展会。

(四)探索创新社会事务管理制度,提供优质公共服务。

1、切实做好移民安置工作。圆满完成大中型水库移民的的登记、审核、认定、建档工作,首批后期扶持资金共计430余万全部按时发放到14346名移民手中,并认真做好小型水库移民的调查工作。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落实滩坑水库移民的帮扶措施,切实解决移民困难。目前,滩坑水库移民建房已基本完成,配套设施建设和生产用地落实进展顺利,共安排移民生产用地423.61亩,实现了“迁得出、安得下、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

2、健全完善婚姻集中登记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在获得全国民政系统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作风建设,积极开展民主评议、创建群众满意窗口活动。建立长效机制,体现人性化服务;设立巾帼示范岗、党员示范岗,促进整体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的提高,全年共办理结婚登记5360对,离婚登记1230对,办证合格率达100%,婚检率达85%。市婚姻登记中心被推荐为“省民主评议、创群众满意窗口先进单位”。

3、依法加强殡葬管理,火化率继续保持100%。殡仪馆生产安全运行,全年火化尸体4712具。第二期“三沿五区”青山白化整治通过验收,4个镇(街道)的23个村共整治1200多穴坟墓。公墓管理进一步规范,花葬、树葬、草坪葬、艺术葬等生态葬法得到推行。制定了“外国人死亡后遗体或骨灰运输的办理程序”并向社会公布,共办理埃及等5个国家6个在义死亡人员的遗体外运手续。严肃查处违规殡葬,依法处理违规殡葬36起。

4、深入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做好城市地名标志设置维护工作。今年按照国家标准设置门牌15158块,设置路牌1172块,维修路牌1300余块。扎实开展农村门牌的设置维护工作,农村门牌设置率达到100%。做好地名命名工作,组织召开地名顾问地名论证会议6次,地名命名、更名74条。加强地名网站和地名数据库建设,完成了《义乌市市域地名规划》的编制工作。我市地名管理工作在全省第十二次民政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

(五)全面落实优抚政策,不断提高双拥工作水平。

1、全面落实优抚政策。做好退伍士兵安置工作,全市共接收退伍义务兵338人,城镇退役义务兵自谋职业率达100%,共发放一次性安置补助费及待安置期间生活补助费共258万元。做好优待金兑现发放工作,全市为761名义务兵发放兑现优待金306.53万元。建立落实优抚对象抚恤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义务兵优待金标准调整正在落实过程中。切实做好部分参战退役人员及参加核试验退役人员核定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申报登记工作和调查初审阶段,共掌握参战人员316人,第一批223人已完成认定工作。认真做好重点优抚对象生活抚恤补助标准提高测算,经费补发工作,优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2、双拥工作深入开展。积极开展科技拥军、文化拥军、法律拥军活动,为部队培训电脑、写作、烹饪等专业人才500余名。军民共建活动深入开展,全市有军民共建对子122对。积极安置部队随军家属就业,解决部队子女入学入托问题。地方为部队建造的军官公寓宿舍楼——春晗公寓已装修完成并入住。部队积极参加地方建设,圆满完成义博会、文博会等重大活动的安全保卫任务,实施城市武警巡逻65次,出动兵力 1000余人次,维护社会治安。

3、认真做好军休干部管理安置工作。2007年接收军退干部2名。认真贯彻落实军休干部管理的有关文件精神,落实老干部的两个待遇,积极开展适合老年人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老干部精神生活。

二、求真务实,便民勤政,自身建设不断提升

(一)认真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全面提升队伍建设水平。

开展“走千村、访万户,知民情、解民困,创业绩、树新风”主题活动,积极打造“爱心、贴心、放心”民政。全面推行文明服务,具体做到“四个一”,即说好每一句话,接好每一个电话,对待好每一位服务对象,办理好每一件事情。倡导“五简五公开”,“五简”即工作程序简化、方法措施简便、接待应酬简省、生活待遇简朴、为人处事简单;“五公开”即公开政策内容、公开收费标准、公开财务收支、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工作人员。以婚姻登记中心和殡仪馆为重点,认真开展行风评议,共向群众征求意见350余人次,听取合理化意见建议13条,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17个,并实行挂牌承诺,设立巾帼示范岗、党员示范岗,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肯定。

(二)积极开展“两创”活动,确保民政事业继续走在前列。

积极开展“创业富民、创新强市”大讨论活动,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通过“找问题、找差距、找原因、抓整改”,进一步激发了民政系统干部职工的创业创新激情,推动了当前民政工作的落实。通过讨论,进一步树立了科学发展的理念,坚定了加快发展的信心,明确了科学发展的途径。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的认识到民政事业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新型救助体系要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要进一步拓展,社会公共服务水平要进一步提高,双拥优抚机制要进一步创新,社会组织管理要进一步规范,民政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加强。

2008年工作思路

1、深化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困难群众保障水平。扩大救助面,探索对低保边缘困难群众的救助工作;进一步加大医疗救助力度,提高救助资金使用率;建立健全自然灾害应急助援机制,推进“避灾工程”建设;进一步发展慈善事业,促进社会扶助活动,探讨对外来人员救助的新机制。

⑴加大困难群众救助力度,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00元和200元;

⑵加强低保边缘困难群众救助工作,把收入在低保标准150%以内的困难群众纳入救助范围;

⑶进一步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按人均不低于7元标准落实经费,资金使用率达到80%以上;

⑷建立健全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制,提留大灾预备金,建立一所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的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各镇街成立避灾中心,重点村建立避灾点;

⑸预备临时救济资金,按困难程度,以户均1000元-2000元/年标准开展生活救助;

⑹进一步发展慈善事业,促进社会扶助活动,探讨对外来人员救助的新机制。

2、建立健全以老年福利服务为主体,着力提高服务对象生活质量,逐步形成机构福利服务、公共福利服务与公益服务相结合,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福利体系。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通过科学规划、示范引导、加大投入,加快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照料为辅助,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协调发展、多种养老方式相互补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形成以面向全体老年人服务为发展宗旨,能满足老年群体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的养老服务新格局。

⑴、实施“农村养老工程”,依照《义乌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义政发[2008]2号)文件精神,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和拓展以老年人为主要对象的服务机构和服务业务,新建养老结构5-10家,增加床位500-1000张;

⑵、全面实施“农村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全市20%以上的行政村建立“星光老年之家”;

⑶、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力争城区30%以上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⑷、建立孤儿档案,开展专项救助活动,保证孤儿生活水平高于低保标准,每个孤儿增加救助金不少于1000元;

⑸、开工建设怡乐新村老年公寓,完成规划、设计、场地平整等有关工作。

3、围绕进一步提高社会自治能力,切实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规范完善社会成员民主参与机制。

⑴、完成第八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

⑵、继续开展农村社区建设,争取在08年建成50个左右农村社区;

⑶、继续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健全教育网络,加强以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文明、社区教育、社区环境、社区治安为重点的社区建设工作;

⑷、做好社区工作者的人员核定工作;

⑸、稳定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

⑹、做好加强民间组织管理和宣传调研,在工作中注意不断探索新路子,研究新情况、处理新问题、总结新经验;

⑺、加强行业协会培养发展,完善规范行业协会管理;

⑻、制定出台民间组织年度评估考核办法意见。

4、探索创新公共事务管理机制,提高政府管理能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⑴、继续做好滩坑水库移民安置和大中型水库移民的后期扶持工作,落实小型水库移民的后期扶持政策;

⑵、建立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制度,做好第二轮行政区域界限联合检查工作;

⑶、深化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加强地名的前期管理;

⑷、进一步规范婚姻登记、收养登记;

⑸、深化殡葬改革,做好全市公墓规划。

5、进一步加强双拥工作,提升优抚保障水平。积极探索双拥工作新机制,开展新一轮双拥模范城的创建工作。全面落实优抚政策,深入推进安置改革,维护退役士兵的合法权益,进一步缓解重点优抚对象“三难“问题,落实部分参战退役人员及参加核试验退役人员优抚政策。

⑴、积极探索双拥工作新机制,开展新一轮双拥模范城的创建工作;

⑵、全面落实各项优抚政策,进一步缓解重点优抚对象“三难“问题,尤其要完善重点优抚对象医疗补助办法;

⑶、深入推进农村退役士兵安置改革,维护退役士兵的合法权益,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调整义务兵优待金;

⑷、落实部分参战退役人员及参加核试验退役人员优抚政策;

⑸、建立并完善优抚安置信息系统数据库,统一优抚安置管理系统和民政统计信息系统数据;

⑹、深化退役义务兵安置改革,城镇退役义务兵自谋职业率保持95%以上,自谋职业退役士兵的职业技能培训率达到90%以上,安置保障金和自谋职业培训费纳入财政预算。

义乌市民政局
二○○八年一月十五日


# 义乌市民政局2007年工作总结和2008年工作思路    {最后编辑时间:2008-01-16}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