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义乌 - eyiwu

为外来建设者提供创业舞台(义乌市关爱外来建设者纪实之三)


义乌市目前实有人口达180万,其中外地人口占95万。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万外来建设者或经商办厂或务工,许多人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和不懈努力促进了义乌的繁荣和稳定,同时凭借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在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上脱颖而出,成为了义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
义乌市关爱外来建设者纪实之三

  根据义乌市公安部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义乌市目前实有人口达180万,其中外地人口占95万。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万外来建设者或经商办厂或务工,许多人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和不懈努力促进了义乌的繁荣和稳定,同时凭借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在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上脱颖而出,成为了义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

地方政府:敞开大门引人才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每年会有这么多的外来建设者不远千里来到义乌?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义乌快速发展的经济、良好的创业环境以及义乌人海纳百川的气魄,为大量涌入义乌的外来建设者提供了就业的岗位和干事业的广阔舞台,不仅使他们领到工资、赚到钱,而且在创业过程中实现了自我人生价值。

  经济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近年来,义乌市在充分挖掘本地人才的基础上,十分重视外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现代化人才工程的决定》等一系列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政策,同时设立“人才开发专项基金”,每年从市财政中拿出100万元,对企业和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进行奖励。义乌市有关部门进一步优化服务,通过人才集市、人才超市、网上人才招聘以及赴外地举办大型人才交流会等形式,多途径、多渠道地从外地引进了一大批紧缺急需人才,涉及到经济、科技、教育、文化、艺术、管理等各个领域。如今,引进的这些人才分布在义乌市各条战线,很多已经成为了单位和企业的生力军。

用人单位:有能力就能重用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大量外来建设者的涌入,义乌市企业和单位的用人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越来越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并开始把目光瞄向了外来建设者。不少企业为提升管理水平,做大强大企业,充分发挥外来建设者的聪明才智,在提高他们工资待遇的同时,建立了激励机制,坚持事业留人,注重人才培养,积极为外来建设者提供升迁和展现才能的机会。

  据了解,目前义乌市无论企业还是事业单位,都对外来建设者与本地人一视同仁,任人唯贤,谁有能力就重用谁、提拔谁,营造了良好的用人环境。如在市环卫处的 1500多名环卫工人中,就有1000名左右是外来人员。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义乌的环卫事业做出了默默的贡献,在1000名外地人中,有不少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从刚开始的清扫工当上了管理人员。来自福建顺昌县的吴雪英因为成绩突出,不但被评为“十佳外来环卫职工”,今年1月份还被选为市政协委员。在全市各大企业中,也有不少外来建设者由于工作肯干、成绩出色,如今已成为公司的中层业务骨干,有的甚至还担任了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等职务。

外来建设者: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

  现任义乌日信织造公司质检总监的江苏徐州人魏艳萍,2002年经在义乌务工的老乡介绍进入“日信”公司。不久,她就凭借自己的技术特长和努力工作,被公司管理层任命为质检总监,负责公司所有产品的质量检查工作。魏艳萍对记者说:“我之所以一直留在‘日信’公司,是因为公司不但提供了较好的待遇,更重要的是给了我一个干事业的平台,使我的人生价值得到了很好体现。”魏艳萍在今年1月份被选为市政协委员。

  与魏艳萍一样,来自安徽的张龙也在外来建设者队伍中脱颖而出。在义乌的8年间,他从一名普通的车工到车间主任、到生产部经理再到分管生产的副总。张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8年来,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在绣锦服饰这个广阔的事业舞台上,实现了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伙子到具有一技之长的有用之人的成长。张龙的话说出了许多外来建设者的心声:我们需要一个尽情发挥才干的舞台。

  义乌商报记者 陈建权 实习生 毛佳玲


# 为外来建设者提供创业舞台(义乌市关爱外来建设者纪实之三)    {最后编辑时间:2007-03-12}

 相关内容